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去年以来,晋中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专项检查有关部署要求,用心用力抓好“三项工程”,着力推动政治监督贯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始终,使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以监督“硬约束”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部署推进
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晋中市坚持党委政府同抓共管,将“抓好反馈问题整改”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同题共答,纳入全市工作重点,全面部署、强力推进、见实见效。
坚持党政同抓,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整改工作。2023年8月17日,晋中市委专门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推进会,举一反三、整创同步,持续巩固专项检查工作成果。
坚持市县一体,将省督导组反馈的88个问题,分解到35个市级单位、8个县(区、市)及晋中开发区,明确了170条市县一体整改“硬举措”,坚决做到责任落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坚持部门协同,定期召开市领导小组工作会,听取汇报、研究问题,对涉及多部门的交叉难点,明确牵头单位,建立协同机制,凝聚部门合力,坚决保障中央、省委和市委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把一体监督推动整改作为“系统性工程”抓实抓细
晋中市县纪委同频共振,对全市11个县(区、市)及晋中开发区同步开展专项检查,将市对县反馈的514个问题,一体纳入整改“大盘子”,系统整改、标本兼治。
突出督责压责推动整改,市纪委监委牵头建立监督调度机制,压紧压实各责任单位党组织主体责任和“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职责,以强督责推动实整改。突出靶向监督推动整改,坚持一般性问题立行立改、突出性问题限期整改、反复性问题系统治理,督促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和完善制度计划清单“四清单”,靶向施策、对账销号。突出落实落地推动整改,盯紧责任落实、整改进度、整改成效“三项重点”,建立“台账推进+督查督导+成果转化”闭环机制,精准问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推动真改实改彻底改。
据统计,截至目前,省对市反馈的88个问题,完成整改88个、整改率100%,市对县反馈的514个问题,完成整改480个、整改率93.4%;共发现问题线索33件,办结30件,处理处分47人。比如,监督发现全市30家高危体育经营场所未享受到土地、水电暖、税费等方面实际优惠问题,督促市发改委和市体育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我市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政策的通知》,规定各县(区、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落实水电暖价格等具体优惠政策,保障全市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比如,针对晋中市尚未就非遗项目、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出台具体奖励扶持措施,引导和支持社会各界投身全市旅游业加快恢复发展方面还有差距问题,督促市文旅局与市民政局联合印发《晋中市文旅康养示范区申报评定办法(试行)》,对文旅康养标准、评定条件、监督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推动市文旅局出台《晋中市推进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行动方案》,推进优势非遗传统技艺产、学、研深度融合,评选市级非遗工坊,对非遗特色经营企业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
把全面护航高质量发展作为“持续性工程”深化拓展
对标省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专项检查经验做法,紧密结合实际,晋中市将引深开展“1030”专项行动,作为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护航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聚焦事关全市大局的甲醇经济、项目企业“双矩阵”等10大领域,细化30项监督条目,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专项政治监督。今年先后到246个企业、深入235个部门(单位)、走访327个项目现场,开展专项监督,共发现问题180个、问题线索155件,发现并着力推动解决破坏营商环境、阻碍转型发展的各类问题85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99人,督促相关部门针对性建立健全制度机制32项,持续打造独具晋中特色的政治监督“龙头工程”,以强有力的监督护航全市发展大局。
比如,针对监督发现的“政采代理机构存在隐形门槛”问题,督促市财政局制定“推进政府采购提速增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同时,紧密结合治理“两不一欠”问题专项行动,推动整改“新官不理旧账”问题21件、“政策不兑现”问题45件,清偿企业账款11.92亿元、协议化解11.1亿元。针对监督发现的“政策兑现严重滞后”问题,督促太谷区财政部门积极将相关问题列入优先支付事项,为符合2020年度就业补助金申报资料条件的40户小微企业484名新吸纳就业人员,全部发放就业补助金71.85万元。(记者白续宏)